首页 资讯 正文

观摩长江江豚保护意外成为“现场教学”

体育正文 23 0

观摩长江江豚保护意外成为“现场教学”

观摩长江江豚保护意外成为“现场教学”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5日湖南岳阳讯(yángxùn)(特派记者郑晓安 高宝燕)一头受伤康复中的江豚(jiāngtún),正在进行野化训练。这(zhè)一幕,恰好被前来观摩(guānmó)长江江豚保护基地的东南亚五国代表碰上,竟“意外”上了一堂现场教学课。 东南亚五国代表(dàibiǎo)观摩湖南岳阳市君山江豚科研救助基地(jīdì)。记者高宝燕 摄 6月5日,在湖南(nán)岳阳市君山江豚科研救助基地(以下简称君山基地),一头江豚正摇晃着尾巴在水中(shuǐzhōng)游玩。这头江豚,前几天在南洞庭湖被巡护人员发现尾巴溃烂,经过(jīngguò)湖南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站救治,已日趋(rìqū)好转。 “江豚(jiāngtún)的皮肤受伤后需要用什么药?”“霉斑处理流程能否适用于其他(qítā)淡水豚类?”眼前这头(zhètóu)江豚尾巴上霉点痕迹还清晰可见,却已经恢复满满活力,而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豚常常被渔网渔钩(yúgōu)划伤,受此困扰的东南亚五国代表们抓住机会现场提问,请教救治方案。 岳阳市君山区渔政管理站站长戴四新说,救助技术是(shì)一方面(yìfāngmiàn),更多的是对江豚保护的热爱(rèài)。他表示,在治疗初期,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住在救助室旁边,凌晨两点要起身为江豚的伤口作消毒处理,“听到江豚正常出水的噗噗声(pūshēng),大家才睡得着。” 研究江豚特制(tèzhì)的救助担架。记者高宝燕 摄 看到为江豚特制的(de)救助担架(dānjià),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渔业资源保护局局长乌克·维博尔(wéibóěr)很感兴趣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,当江豚被救治起来,缺乏安全感摆动时,这种担架可以固定江豚的鳍(qí)肢,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率。 现场的教学,让五国(wǔguó)代表很是惊讶:“学到了!学到了!” 在君山基地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(jiāncè)平台上,跳动着“当日捕食次数:211次”“当日声学侦测次数: 3112次”等实时数据,缅甸(miǎndiān)专家汉温立即拍照:“要是拥有了(le)这套系统(xìtǒng),我们也能更好地监测伊洛瓦底江豚的动向了。” 夕阳下,江豚跃出水面(shuǐmiàn),溅起的水花(shuǐhuā)仿佛为这场跨国课堂轻声诉说:保护江豚,我们在行动。
观摩长江江豚保护意外成为“现场教学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